首页

女王粪奴

时间:2025-05-25 20:29:43 作者:不通过非官方途径下载APP 使用AI应用保密安全指南→ 浏览量:22964

  洋芋片、丸子、面筋、晶莹剔透的定西宽粉,以及各种蔬菜的混合,待煮熟后捞出,均匀裹满香浓的油泼辣子,吸溜进嘴里Q弹爽滑……这碗“热辣滚烫”的麻辣烫,原本是甘肃人味蕾的隐秘快乐,如今已成为全网追逐的“国民小吃”,持续火爆。

3月14日,甘肃天水,游客品尝麻辣烫。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在网络平台火爆,吸引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品尝。九美旦增 摄

  这碗麻辣烫,为何在甘肃火爆出圈了呢?从古至今,大漠、戈壁、边塞、骆驼、干旱成为外界对于甘肃的“刻板印象”,这突然的爆火,多少有点“出乎意料”,实则却是“意料之中”。

3月14日,甘肃天水,游客正在品尝麻辣烫。九美旦增 摄 3月14日,甘肃天水,游客品尝麻辣烫。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在网络平台火爆,吸引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品尝。九美旦增 摄

  “中国马铃薯之乡”甘肃定西:撑起麻辣烫的半壁江山

  粉条无疑是这碗麻辣烫的“C位”所在。

  与其他地区的麻辣烫所包含的方便面、细软的粉丝等相比较,甘肃麻辣烫的土豆粉可谓是“造型不一”,宽粉、韭叶粉、细粉、粉丝等花样百出,而“定西宽粉”,恰如陇中人宽厚的胸怀一般,最为体现西北饮食的豪气。

3月14日,甘肃天水,游客正在品尝麻辣烫。劲道爽滑的粉条是食客们最为推荐的。九美旦增 摄

  “定西宽粉”以“辣、滑、劲、透、香、爽”享誉市场。2023年,“定西宽粉”加工主体达到120家、产能超过20万吨,销售额突破30亿元。2023年4月,“定西宽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宽粉”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着百亿级“大产业”蓬勃发展。

图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一马铃薯宽粉生产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定西宽粉制粉工作。李亚龙 摄

  定西宽粉,源自于“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优质的马铃薯。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因薯而名、有薯而兴。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马铃薯在“陇中”这片土地上,伴随定西人民度过饥荒、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直至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甘肃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这句俗语说明定西马铃薯的支柱性地位。

图为甘肃定西田间地头,刚挖出来的定西土豆。魏建军 摄

  定西气候凉爽、雨热同季、土壤疏松透气、昼夜温差大,得益于这种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所产马铃薯金黄鲜亮、瓷实饱满、口感醇香、耐运耐藏,干物质含量高,富含钾元素和多种维生素,从普通农家简单的煮、烧、炒、蒸,到高端餐厅精细化烹饪,均能制作出“舌尖上的美味”。

  定西马铃薯还以“土豆片”“土豆丸子”等形态出现,不仅成为火锅上的“霸主”,其软糯绵长的口感,更成为甘肃麻辣烫不可或缺的主食担当。

  低调的“菜篮子”甘肃:让麻辣烫四季有鲜

  菜花、散花菜、西兰花、甘蓝、笋子、芹菜、大白菜、娃娃菜、芥蓝、胡萝卜等搭配的蔬菜,也是这碗走俏麻辣烫的主角之一。而这些新鲜的蔬菜,多为甘肃本地种植。

3月14日,甘肃天水,游客手举挑选的麻辣烫食材“蔬菜花束”。九美旦增 摄

  提起干旱缺水的甘肃,怎么也无法将绿色的蔬菜与其联系起来。实则,甘肃不仅蔬菜种类多,品质更是优质。甘肃是低调的“菜篮子”,更是全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重要基地。2023年,甘肃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85万亩,产量达到295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990亿元。

2021年7月29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果蔬产业基地蔬菜成熟,工作人员对菜心进行收割。杨艳敏 摄

  甘肃省会兰州,还是全国三大出口型蔬菜重点区域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每年为全国各地输送长达半年的新鲜蔬菜,推动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60余个大中城市的100多个批发市场,直供港澳台地区,还出口至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尤其是以兰州市榆中县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要基地之一。

  追溯至源头,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纵深16个经度、横跨10个纬度、4个气候带,海拔落差在5000米以上,孕育了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特质。目前,全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290个。

  “甘味”品牌以品牌绿色、有机底色塑形,以“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的品牌理念铸魂,逐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脱颖而出。

  “甘味”金招牌辣椒和花椒:留住麻辣烫的灵魂

  用网友的话来说,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精华在于,油泼辣子的浓郁鲜香。天水油泼辣子外表强烈,但辣味却并不刁钻,“以香为主、辣中带香、香里泛辣”,天水甘谷辣椒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3月14日,甘肃天水,商家正在制作麻辣烫。九美旦增 摄

  在甘谷,无辣不成餐。甘谷辣椒已有至少400多年的种植历史,色泽光亮、肉厚油多、角条细长、皱褶均匀、辣味香浓,有开胃健脾、养颜明目等多种功效。

  “中国辣椒之乡”甘谷县是我国辣椒栽培最早的县份之一。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甘谷的辣椒肉厚油多,芳香物质沉淀得更丰富。把晒干的干辣椒磨成面,烫出来的油泼辣子香辣又不烧嘴,是传说中“蘸鞋底子都香”的佐餐“神料”。

  2023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5.6万亩,总产量13万吨,产值3.5亿元左右,基本形成了市场、贮藏、加工、运销、电子商务一体化的经营体系,现有辣椒生产、经营、销售龙头企业9家,引进先进生产加工设备7套,年销售辣椒产品1.2万吨,销售收入达2.5亿。该县辣椒,还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以线椒为主的60多个品种,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14日,甘肃天水,商家正在制作麻辣烫。九美旦增 摄

  甘肃麻辣烫底味的精彩,不仅有油泼辣子的功劳;在出锅调味阶段,在麻辣烫上撒一小把花椒面,在香辣的滋味之上再增添一重劲爽,回味无穷。

  花椒是甘肃栽培面积仅次于苹果和核桃的经济树种。陇南市武都区是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在全国花椒主产区中,武都花椒面积、产量、质量、农民收入占比均居第一。

图为地处秦巴山区的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迎来花椒收获季节。杨艳敏 摄

  出乎意料的甘肃:不仅只有这碗麻辣烫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上看,甘肃是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在这里交汇。我们可以感受到西部大漠的干旱荒凉,体会到雪域高原的“高冷”,还体验到犹如江南水乡般的湿润;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杂糅在一起,就注定了甘肃的千面多变。

图为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营盘村,农民在葡萄园中采摘葡萄。张晓亮 摄 2022年5月25日,临夏州积石山县,保安族民众在制作民族美食麦穗包子。高展 摄 图为甘肃特色美食浆水面和配菜。刘玉桃 摄

  庆阳饸饹面、天水浆水面、刘家峡黄河鲤鱼、甘南藏包、靖远羊羔肉、民勤蜜瓜、敦煌驴肉黄面……甘肃省内各个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又形成了当地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让这个西北内陆省份成为了“美食天堂”。

  春种秋收,一代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西北人,将满满的真诚和淳朴,装载于这碗麻辣烫中,等待更多人奔赴于此,发现它更多面的出乎意料。

3月14日,甘肃天水,游客品尝麻辣烫。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在网络平台火爆,吸引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品尝。九美旦增 摄

  记者:丁思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10月5日电 (董易鑫)5日,在浙江杭州拱墅区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举行的杭州亚运会曲棍球项目女子半决赛中,中国队4比0战胜印度队,晋级决赛。赛后发布会上,印度籍记者向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澳大利亚籍主教练安南发问:“你的母语是英语,和中国队员语言不通,开展训练会不会不方便?”

安徽淮南火灾9名遇难者遗体全部被找到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近年来,猴桥村坚持以“火塘会”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群共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腾冲的创新发展和生动实践,也是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径。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6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可持续发展是长远制胜之道。ESG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ESG理念下,将形成一种新的绩效观,从以往重视资本回报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转而重视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绩效”。对于企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一家优秀企业不应只有良好的业绩增长数据,更要有可持续的发展目光和潜力。

美国各界人士:中美保持对话至关重要 期待两国关系改善

怎样让全体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果实?近年来,德令哈市巴音河西村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多个方面入手,盘活用好农村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发展“食用菌”种植致富路,托起了村民们的致富梦。

联播+|读懂中国,习主席贺信中“变”与“不变”

“中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德国杜伊斯堡港时指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